《我的電影因緣》
(originally written in 2003*)
我最中意其中一家賣的熱包子,肉餡汁多皮鬆軟,蒸籠蓋一掀開,熱氣騰騰而升,白胖可愛的熱包子一個緊挨著一個,叫人直滴口水!那晚吃了包子沒有已沒印象,到了戲院我們直接登堂入室,電影已經放了好一陣子,好像也不必付錢。看了下半場影片,似乎是李麗華或那位大明星主演片子,其餘在記憶中皆留白。
台北市植物園旁.電影攝影棚的前身,當年大概是台製片廠吧?五十年代中常在此地放映露天電影。還清清楚楚地記得在那兒看過" 單車失竊記 ",義大利新寫實派大師狄西嘉編導的傑作,還得了美國當年的奧斯卡金像奬最佳外國影片奬,這自然是日後才知道的。其中有一幕影像經常在我腦中映現:故事中的父與子為追尋失竊的單車四處奔走,兒子在街邊尋個空檔撒泡尿,父親隨後趕來,在兒子背後大吼一聲,驚得孩子跳了起來。就這麼一個頗具喜劇意味的鏡頭,儘管整部影片颇為淒苦,我卻將這無關緊要的情景深植記憶的網膜。三十年後重觀此片,觀感自然不同了,多了半輩子的人生閱歷,螢幕上我看到的是升斗小民與命運的掙扎,對社會大環境的無奈。然而由非專業演員演出父與子的感情是那麼自然清新感人,或多或少沖淡了全片沈重的氛圍。
若說我啟蒙早,尚未入學就有幸目睹世界級大師的作品,也不算過分。小學二年級,我由女師附小轉學至升學率高的西門國小入學。西門町是當年的電影街,美都麗、大世界和萬國戲院僅呎尺之距。當年自然無看電影的閒錢和閑暇,然而每當上下學路過戲院時,總不免向那五色繽紛的看板瞄上數眼,瞭解一下目前上映些什麼電影。美都麗離國小最近,但多半放映國片,當年的我是比較前進的,不太愛看國產影片。大世界和萬國則專演西片,生意興隆觀眾經常得排長龍買票。有一位同學,父親是萬國戲院老闆,經常隨意出入戲院,偶而亦夾帶一兩位友人同去觀影,從來也不買票,門口收票小姐總是笑容有加對我們十分和靄友善。就在這家戲院,我陸陸續續看了七遍當年名片,瑪麗蓮夢露初露頭角時主演的 "大江東去" 。我們總是在課後才抵達影院,電影都已演至半途,前前後後看了那麼多回,就想把前情後事連串起來。成功與否已不記得,然而那首膾炙人口的主題旋律 "The River of No Return" 已深印腦中歷久彌新!
退休之後的若干年經常往來兩岸三地,接觸到華語片的機會大增。況且隨著年齡遞增,尋根及回歸本土的慾望愈發強烈。喜愛電影的我,很自然的開始搜求優良國片,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三地出產的影片,閒來無事時也嘗試寫些不成熟的影評。我沒有專業訓練,完全憑觀影時的即興印象,拉雜寫來實非嚴格的影評,充其量只能稱為感言、觀後感等等。
* 本文寫於居港時期,曾發表在北一女《綠緣》2003 年年刊
台北市植物園旁.電影攝影棚的前身,當年大概是台製片廠吧?五十年代中常在此地放映露天電影。還清清楚楚地記得在那兒看過" 單車失竊記 ",義大利新寫實派大師狄西嘉編導的傑作,還得了美國當年的奧斯卡金像奬最佳外國影片奬,這自然是日後才知道的。其中有一幕影像經常在我腦中映現:故事中的父與子為追尋失竊的單車四處奔走,兒子在街邊尋個空檔撒泡尿,父親隨後趕來,在兒子背後大吼一聲,驚得孩子跳了起來。就這麼一個頗具喜劇意味的鏡頭,儘管整部影片颇為淒苦,我卻將這無關緊要的情景深植記憶的網膜。三十年後重觀此片,觀感自然不同了,多了半輩子的人生閱歷,螢幕上我看到的是升斗小民與命運的掙扎,對社會大環境的無奈。然而由非專業演員演出父與子的感情是那麼自然清新感人,或多或少沖淡了全片沈重的氛圍。
若說我啟蒙早,尚未入學就有幸目睹世界級大師的作品,也不算過分。小學二年級,我由女師附小轉學至升學率高的西門國小入學。西門町是當年的電影街,美都麗、大世界和萬國戲院僅呎尺之距。當年自然無看電影的閒錢和閑暇,然而每當上下學路過戲院時,總不免向那五色繽紛的看板瞄上數眼,瞭解一下目前上映些什麼電影。美都麗離國小最近,但多半放映國片,當年的我是比較前進的,不太愛看國產影片。大世界和萬國則專演西片,生意興隆觀眾經常得排長龍買票。有一位同學,父親是萬國戲院老闆,經常隨意出入戲院,偶而亦夾帶一兩位友人同去觀影,從來也不買票,門口收票小姐總是笑容有加對我們十分和靄友善。就在這家戲院,我陸陸續續看了七遍當年名片,瑪麗蓮夢露初露頭角時主演的 "大江東去" 。我們總是在課後才抵達影院,電影都已演至半途,前前後後看了那麼多回,就想把前情後事連串起來。成功與否已不記得,然而那首膾炙人口的主題旋律 "The River of No Return" 已深印腦中歷久彌新!
退休之後的若干年經常往來兩岸三地,接觸到華語片的機會大增。況且隨著年齡遞增,尋根及回歸本土的慾望愈發強烈。喜愛電影的我,很自然的開始搜求優良國片,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三地出產的影片,閒來無事時也嘗試寫些不成熟的影評。我沒有專業訓練,完全憑觀影時的即興印象,拉雜寫來實非嚴格的影評,充其量只能稱為感言、觀後感等等。
* 本文寫於居港時期,曾發表在北一女《綠緣》2003 年年刊
Appendix
《那山,那人,那狗》*
霍建起導演 1999年 中國
一個單純平凡的故事:一個父親退休了,一個兒子繼承老父衣缽,背起了郵差父親用過多年的郵包,和一隻追隨父親多年 (郵)狗老二,在父親的伴同下,一同走進山中送信。
導演的敘述鋪陳雖然相當傳統,卻出奇的圓熟老練。全片拍攝流暢自然,攝影畫面更是美得炫目。很多中遠景定點鏡頭的運用,更突出山裡生活的平靜和絕少變化。平實無花巧的正敍與倒敍穿插而行,卻也信手拈來不少生動溫馨的畫面。
比如說方開始時老狗不肯隨兒子上路,只因長久以來習慣伴隨老郵差,迫得父親仍得再一次伴兒子一同送信。在另一景中,兒子到了村裡,不見人來取信很是失望。卻沒料到轉個彎,外邊已經聚集了全村父老姑娘媳婦和孩童,爭著要瞧這位年輕的郵差!同時也為這位帶給全村希望與歡樂的老郵差致意和送行。影片中有意無意之間,似在宣掦默默耕耘不為人知的美德,同時由年輕的兒子和另一青年所代表的新世代,道出不同的心聲和價值觀。對話簡潔有力,攝影畫面尤其美,一種靜態的、永恆的美。
霍建起導演 1999年 中國
一個單純平凡的故事:一個父親退休了,一個兒子繼承老父衣缽,背起了郵差父親用過多年的郵包,和一隻追隨父親多年 (郵)狗老二,在父親的伴同下,一同走進山中送信。
導演的敘述鋪陳雖然相當傳統,卻出奇的圓熟老練。全片拍攝流暢自然,攝影畫面更是美得炫目。很多中遠景定點鏡頭的運用,更突出山裡生活的平靜和絕少變化。平實無花巧的正敍與倒敍穿插而行,卻也信手拈來不少生動溫馨的畫面。
比如說方開始時老狗不肯隨兒子上路,只因長久以來習慣伴隨老郵差,迫得父親仍得再一次伴兒子一同送信。在另一景中,兒子到了村裡,不見人來取信很是失望。卻沒料到轉個彎,外邊已經聚集了全村父老姑娘媳婦和孩童,爭著要瞧這位年輕的郵差!同時也為這位帶給全村希望與歡樂的老郵差致意和送行。影片中有意無意之間,似在宣掦默默耕耘不為人知的美德,同時由年輕的兒子和另一青年所代表的新世代,道出不同的心聲和價值觀。對話簡潔有力,攝影畫面尤其美,一種靜態的、永恆的美。
*《那山、那人、那狗》(英译:Postmen in the Mountains),是潇湘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于1998年联合制作,发行于1999年的大陆电影。改编自彭见明的短篇小说《那山 那人 那狗》,导演霍建起,主演滕汝骏、刘烨(饰演儿子)。[1]
《 榴槤飄飄》*
陳果導演 2001 年 香港
這張片子,由於個人的疏忽,我先看第二張VCD,再倒回去看前一張碟子。 雖說是次序顛倒,弄了半天才搞清楚故事來龍去脈,卻也因此留意到導演的精心布局和敘述手法鋪陳,由前至後彼此呼應,並由一只榴槤帶出兩個女子的心酸史。
這兩個女孩,除了同為香港過客之外並無共通處。一位年方二十一來自東北,到香港三個月期間做應召女郎掙快錢。另一位女孩才十四歲,隨母和弟妹從深圳非法偷渡,前來香港依附在港討生活的父親,竟日𥖁在砵籣街(紅燈區)的巷子𥚃為人洗碗。一個偶發事件,大女孩的同伴(馬伕)在巷中遭人丟榴槤傷了頭部。由於雙方都想躱開警方的介入,只有私底下解決這個傷人事件,讓兩個素不相識的異鄉人結為朋友。
三個月後,大女孩居留期滿回到東北老家,重建新生活,無證的小女孩也被港警遣返深圳。兩人遭遇不一,其無奈則是一致的。
香港導演陳果一向喜用非職業演員,全片看起來有如記錄片。片段影像,像在巷中的數景,似用手提影機拍攝,有即興的感覺。許多妓女日常作息的細節(如在茶餐廳等候應召,沖浴次數頻繁等)充滿了底層社會的生活氣息。題材方面,選的雖是妓女和非法移民的故事,全無道德包袱和說教意味。
後半段大女孩回到東北老家,一日收到郵局通知,去領一個包裹。郵局管理員說:「擺久了沒來拿,都出了味道。」回家拆開一看,赫然是一只似曾相識的榴槤。小女孩特地從深圳寄來給她的賀年禮物。女郎將榴槤破開,分饗諸親友,竟無人肯吃一口。下個鏡頭:女郎獨自靜坐,咀嚼這南洋果王的滋味,同時也回味自己的人生吧!
在雪花飄飄的東北,和在溫暖如春的南方,兩個女孩之間有一根細細的線將他們牽在一起,或者那就是榴槤的滋味吧!
這張片子,由於個人的疏忽,我先看第二張VCD,再倒回去看前一張碟子。 雖說是次序顛倒,弄了半天才搞清楚故事來龍去脈,卻也因此留意到導演的精心布局和敘述手法鋪陳,由前至後彼此呼應,並由一只榴槤帶出兩個女子的心酸史。
這兩個女孩,除了同為香港過客之外並無共通處。一位年方二十一來自東北,到香港三個月期間做應召女郎掙快錢。另一位女孩才十四歲,隨母和弟妹從深圳非法偷渡,前來香港依附在港討生活的父親,竟日𥖁在砵籣街(紅燈區)的巷子𥚃為人洗碗。一個偶發事件,大女孩的同伴(馬伕)在巷中遭人丟榴槤傷了頭部。由於雙方都想躱開警方的介入,只有私底下解決這個傷人事件,讓兩個素不相識的異鄉人結為朋友。
三個月後,大女孩居留期滿回到東北老家,重建新生活,無證的小女孩也被港警遣返深圳。兩人遭遇不一,其無奈則是一致的。
香港導演陳果一向喜用非職業演員,全片看起來有如記錄片。片段影像,像在巷中的數景,似用手提影機拍攝,有即興的感覺。許多妓女日常作息的細節(如在茶餐廳等候應召,沖浴次數頻繁等)充滿了底層社會的生活氣息。題材方面,選的雖是妓女和非法移民的故事,全無道德包袱和說教意味。
後半段大女孩回到東北老家,一日收到郵局通知,去領一個包裹。郵局管理員說:「擺久了沒來拿,都出了味道。」回家拆開一看,赫然是一只似曾相識的榴槤。小女孩特地從深圳寄來給她的賀年禮物。女郎將榴槤破開,分饗諸親友,竟無人肯吃一口。下個鏡頭:女郎獨自靜坐,咀嚼這南洋果王的滋味,同時也回味自己的人生吧!
在雪花飄飄的東北,和在溫暖如春的南方,兩個女孩之間有一根細細的線將他們牽在一起,或者那就是榴槤的滋味吧!
榴梿飘飘 Durian Durian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陈果 |
监制 | 杨紫明 |
编剧 | 陈果 |
主演 | 秦海璐 麦惠芬 [1] 麦雪雯 杨美金 |
配乐 | 林华全、朱庆祥 |
摄影 | 林华全 |
剪辑 | 田十八 |
制片商 | 出品及摄制: Nicetop Independent Ltd Studio Canal France 其他制作: Wild Punch 出品 DES Films 出品 Golden Network Limited 摄制 |
片长 | 118 分钟 |
产地 | 香港 |
语言 | 粤语、普通话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香港:
|
发行商 | 高先电影 |
票房 | 香港:HK$523,015.00[2][3] |
*《榴梿飘飘》(英语:Durian Durian)是一部2000年上映的香港电影,由陈果执导兼编剧。此电影为《细路祥》的外传,亦为《妓女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在2005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票选为“最佳华语片一百部”之一[4] -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