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化城再來人》
2012, Taiwan
12/2/16
兩年前辭世的詩人周夢蝶自稱他有古人所謂的狷者風格,他的詩多為反觀內照頗富禪意的章句。作品雖然不多,影響卻深遠,是台灣最重要的詩人之一。
身為「孤獨國」國王的周夢蝶曾榮獲首屆國家文藝獎,他生活刻苦,獨自一人生活,至九十餘歲仍創作不輟。
一九五零六零年代開始詩人擺攤賣書以為生計。當年台北武昌街「明星咖啡館」除了是文人騷客薈集場所,店門口外邊擺攤的周夢蝶周公更是當代著名的文化風景線。
著作雖離等身很遠,卻是字字珠璣韻味深長。例如:「舉世皆笑,我不妨獨哭;舉世皆哭,我何忍獨笑。」
詩集包括:《孤獨國》、《還魂草》、《約會》、《十三朵白菊花》、《周夢蝶詩文集》等。
二零一二年的記錄片系列「他們在島嶼寫作」中的「化城再來人」是部中規中矩十分完美的一個片子。陳傳興這位資深老導演,將這部影片拍成一部罕見記錄片的經典作品。
影片自開始至結尾,每一個取鏡甚至配樂(或以無聲代有聲)都是細心安排的成果。拍攝步調極其徐緩,深合詩人的為人取向。影片長度接近三小時之久,但對有興趣的觀者並不感到繁瑣。影片真正讓人感動的是詩人本人的演出,在24小時攝影機追蹤之下,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毫不做作天然可愛有真性情之人。而今他已揮別塵世,空留其音容形貌於此影片遺留給世人。
以上是我為影社在2014年 6月的電影欣賞會中所做的簡介。下面從電影的幾個不同層面來看這部紀錄片。
其一:全片節奏非常徐緩,鏡頭一般較長 (long take ), 即一鏡到底中間不切斷,基本上跟自然時間相符。譬如詩人寫字,裁紙就花了好幾分鐘,實實在在拍了大部分過程沒太多剪接。不急不徐是這部電影的基調。
其二:攝影上用許多空鏡 (pillow shots) 而且通常用和「水」有關之影像,如水草、荷葉等,旁邊打上詩句旁白。通篇意象連連,若未接觸過其詩,較難體會其中深意。
如詩人沐浴,全身浸泡在水裏,也有其象徵意義。最後一鏡最神秘。用大遠景鏡頭拍攝,廣袤的湖面,一葉方舟向遠方划去,往右上角的方向即東北方徐行,漸行漸遠,終至駛出影框之外。這似乎可對照詩人的詩句:「北北北愈北愈黑?」應該是刻意安排的結果,這意味深長的結尾,留給觀者靜靜體味各自的人生。
其三:用直接或襯托的方式描繪詩人的個性。他孤獨、低調、不喜出風頭。在另一位詩人的歡迎會中,周詩人出席坐在前面第一排。左右前後皆名流政要、寒喧聲不斷,詩人則靜坐如儀,也不和人説話。
最後引用詩人的名句做個結尾。
詩句中有:「荒涼的自由,溫馨的不自由」可為通篇做註腳。他的孤獨雖是不得已,同時也是自己的選擇。周夢蝶是蝴蝶,蝴蝶要有空間讓它自由飛翔。
他説:「人生無常,但也無可奈何。」,「由悲觀轉成樂觀,不能改變現實也只好好自為之。」,「我選擇,我不選擇。」
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