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28, 2025

Ida 觀影隨筆


 Ida*

Director: Pawel Pawlikowski,  Poland, 2013

觀影隨筆
12/10/16 (Film Chat #4*)


波蘭導演 Pawel Pawlikowski 拍的這部電影畫面比例是一般少見的 1.33 :1(接近方形的螢幕)又是部黑白影片,定調灰暗冷峻。情節簡、對白少、畫面乾淨、音響也用的不多,可說是簡約主義 Minimalism 之奉行者。

故事藉由兩位女主角:見習修女 Anna ( Ida ) 和姨母 Wanda 的尋根之旅,追尋 Anna 身世的一些疑問。在這部公路電影 (road film ) 的旅途中我們看到波蘭的今與昔,從破敗的村舍到城市以及爵士樂團,還有兩位女角在面對人生的大課題上所採取的態度及作為。

導演用暗示和其他間接方式呈現故事的架構,譬如從零碎片斷如印象般迷濛的倒敍事件中,串連出當年悲慘的歷史現實,講述到 Anna 父母身為猶太人在二戰期間遭受的迫害,也帶出 Wanda 生平第一恨事。映照了正敘中今日波蘭的風土人情以及這片大地的面貌,斑斑駁駁都是歷史的淚水。導演省略了許多事件經過細節,用淡筆淺墨勾勒出一個故事的始末,除了描述 Anna 和 Wanda 的故事之外,在精神上它傳遞了宿命論的人生 -- 波蘭人的悲情。

這部影片就像一個精美的藝術品,雖是黑白片,就如國畫中說的「墨分五色」,淺淡濃重不同色調的灰色,予人一種沈重肅穆的感覺。許多鏡頭取景安排,如將人物放在畫面的下方或角落,背景或是建築物或是自然景觀,佔去大半幅場景,在在暗示環境的強大力量,蓋過渺小的個人。

幾位主角 (也只有三位) Anna, Wanda 加上她們在旅途中遇見的吹 saxophone 無名的青年。 每位演員演出都相當節制,沒有太多情感流洩,尤其是 Anna 成功演出含蓄內斂的年輕修女。 對照飾演 Wanda 的資深女演員之歷盡滄桑和老辣之演技,見証演員團豐厚的實力。

電影中的音效泰半是在無聲中進行,或僅有些微自然音響,如修女們用餐時湯勺軽碰碗的聲音。這些手法著墨不多頗似國畫中的留白,付予觀眾想像的餘地,包括故事結尾那一段。Anna 離開情人,重新披上修女衣飾束裝步上征途。到底 Anna 是回到修道院呢或者另奔前程?這些都給觀眾不盡的回味或思考的空間。


* https://www.imdb.com/title/tt2718492/?ref_=nm_knf_i_1

And now you can stream the film on HULU



Appendix 

電影 <Ida>叫人一新『耳目』

楊積亮

3/12/2015

 

<Ida> is a 2013 Polish Film, directed by Pawel Pawlikowski. Set in Poland in 1962.  Directors of photography are Ryszard Lenczewski and Lukasz Zal. Sound editor is Michael Dela.

 

電影 <Ida>,一放出來,就不由得我神情為之一聚。4(左右)X 3(上下), 黑白片。看多了寬螢幕,4X3的鏡頭,給了我完全不同的感覺。為什麼呢?我猜想左右讓我們擴展了生活的視角,可是上下卻讓我們增加了想像的空間。相對於常見的寬螢幕,4X3似乎多加了些看完電影後的餘味。

 

電影裡,很多鏡頭,主體都是放在最下面1/4的畫面裡,例如 Wanda Anna 倆人長途開車,汽車默默獨行,完全在最下面1/4的畫面裡,上面 3/4,要不就是兩邊筆直的大樹,要不就是陰暗的天空,也許是在預示著未來的不安。還有教堂內一些修女們工作的鏡頭,也都是放在最下面1/4的畫面裡,增加了教堂的崇高氣氛。導演Pawel Pawlikowski 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輕鬆的說是新進攝影師在試鏡的時候,誤打誤撞,無意間抬了一下相機,看到了出人意外的效果,才用的。不知是真是假?

 

其實<Ida>也不特別是只用某幾個攝影手法。例如裡面是用了很多固定鏡頭的長鏡頭,效果很好,(這也是一些名導演的招牌了。)可是結尾時一段長時間的Anna獨自走回修道院的戲,導演用的鏡頭卻是放在 Anna前面,隨著Anna的步伐拍的,起起伏伏,從慢到快。幾乎每一個鏡頭都讓人覺得餘味未盡。手法隨心所欲,大概這就是好導演,好攝影師的境界了。

 

<Ida>除了一新我們的視覺以外,聽覺也叫我們聚精會神。叫人一新『耳目』。配音不多,對話也不太特別。長時間的無聲,像是讓我們喘口氣,沉淀一下視覺給我們的餘味,真是神來之筆。順便一提,Silence 怎麼翻譯成中文?『寂靜』,『沉默』,好像都替 Silence多加了一些別的意思,現在我只能想到『無聲』。這個『聲』是 Sound還是Voice

 

除了Cinematography 攝影),Sound/Music (配音)以外,<Ida>的其他各方面,演技,劇本,也都好,不太特別。Anna從頭到尾,臉上表情很少,是導演要突出個性,特別安排的麼?當然加多了表情,就俗了。可惜Wanda 死了以後的戲,導演好像稍許加了一些比較通俗的手法。對這麼一部好電影,最後挑三撿四,有點過意不去,大概是責之切吧。

 

背後問的一個大問題是:二戰中,有些波蘭人(大部份信天主教)救了些猶太人,也殺了些猶太人,是全被德國軍隊逼迫的?還是為了錢財?過了幾十年了,這筆帳怎麼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