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31, 2017

《那山,那人,那狗》

霍建起導演      2000年      中國

      一個單純平凡的故事。一個父親退休了,一個兒子繼承老父衣缽,背起了郵差父親用過多年的郵包,和一隻追隨父親多年的(郵)狗老二,在父親的伴同下,一同走進山中送信。

      導演的敘述鋪陳雖相當傳統,卻出奇的圓熟老練。全片拍攝流暢自然,攝影畫面更是美得炫目。很多中遠景定點鏡頭的運用,更突出山裡生活的平靜和絕少變化。平實無花巧的正敍與倒敍穿插而行,卻也信手拈來不少生動溫馨的畫面。

      比如說方開始時老狗不肯隨兒子上路,只因長久以來習慣伴隨老郵差,迫得父親仍得再一次伴兒子一同送信。在另一景中,兒子到了村裡,不見一人來取信很是失望。卻沒料到轉個彎,外邊已經聚集了全村父老姑娘媳婦和孩童,爭著要瞧這位年輕的郵差呢!同時也來為這位帶給全村希望與歡樂的老郵差致意和送行。影片中有意無意之間,似乎在宣掦默默耕耘不為人知的美德,但同時亦由年輕的兒子和另一青年所代表的新世代,道出不同的心聲和價值觀。對話簡潔有力,攝影畫面尤其美,一種靜態的、永恆的美。


《 榴槤飄飄》2001 年  香港

這張片子,由於個人的疏失,我先看第二張VCD碟子,再倒回去看前一張碟子。  雖說是次序顛倒,弄了半天才搞清楚故事來龍去脈,卻也因此留意到導演的精心布局和敘述手法鋪陳,由前至後彼此呼應,並由一只榴槤帶出兩個女子的心酸史。

其實這兩個女孩,除了同為香港過客之外並無共通處。一個年方二十一,來自東北到香港三個月期間,做應召女郎掙快錢。另一位女孩才十四歲,隨母和弟妹從深圳非法偷渡,前來香港依附在港討生活的父親,竟日𥖁在砵籣街(紅燈區)的巷𥚃為人洗碗。一個偶發事件,大女孩的同伴(馬伕)在巷中遭人丟榴槤傷了頭部。由於雙方都想躱開警方的介入,只有私底下解決這個傷人事件,讓兩個素不相識的異鄉人因此結為朋友。

三個月後,大女孩居留期滿回到東北老家,重建新生活。無證的小女孩也被港警遣返深圳。兩人遭遇不一,其無奈則是一致的。

香港導演陳果一向喜用非職業演員,全片看起來有如記錄片。片段影像,像在巷中的數景,似用手提影機拍攝,有即興的感覺。許多妓女日常作息的細節(如在茶餐廳等候應召,沖浴次數頻繁等)充滿了底層社會的生活氣息。題材方面,選的雖是妓女和非法移民的故事,卻絕無道德包袱和說教意味。

後半段大女孩回到東北老家,一日收到郵局通知,去領一個包裹。郵局管理員說:「擺久了沒來拿,都出了味道。」回家拆開一看,赫然是一只似曾相識的榴槤。小女孩特地從深圳寄來給她的賀年禮物。女郎將榴槤破開,分饗諸親友,竟無人肯吃一口。下個鏡頭:女郎獨自靜坐,咀嚼這南洋果王的滋味,同時也回味自己的人生吧!
在雪花飄飄的東北,和在溫暖如春的南方,兩個女孩之間有一根細細的線將他們牽在一起,或者那就是榴槤的滋味吧!

Grace

註:此兩篇電影推介短文,曾經登在台北一女中的「綠緣」雜誌 2003 年刋,題目為「我的電影因緣」,附在正文之後的兩篇影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