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31, 2017

電影 " Ida " 觀後

電影 " Ida " 觀後
Poland

12/10/16

波蘭導演 Pawel Pawlikowski 拍的這部電影畫面比例是一般少見的 1.33 :1(接近方形的螢幕)又是部黑白影片,定調灰暗冷峻。情節簡、對白少、畫面乾淨、音響也用的不多,可說是簡約主義 Minimalism 之奉行者。

故事藉由兩位女主角:見習修女 Anna ( Ida ) 和姨母 Wanda 的尋根之旅,追尋 Anna 身世的一些疑問。在這部公路電影 (road film ) 的旅途中我們看到波蘭的今與昔,從破敗的村舍到城市以及爵士樂團,還有兩位女角在面對人生的大課題上所採取的態度及作為。

導演用暗示和其他間接方式呈現故事的架構,譬如從零碎片斷如印象般迷濛的倒敍事件中,串連出當年悲慘的歷史現實,講述到 Anna 父母身為猶太人在二戰期間遭受的迫害,也帶出 Wanda 生平第一恨事。映照了正敘中今日波蘭的風土人情以及這片大地的面貌,斑斑駁駁都是歷史的淚水。導演省略了許多事件經過細節,用淡筆淺墨勾勒出一個故事的始末,除了描述 Anna 和 Wanda 的情節之外,在精神上它傳遞了宿命論的人生 -- 波蘭人的悲情。

這部影片就像一個精美的藝術品,雖是黑白片,就如國畫中說的「墨分五色」,淺淡濃密不同色調的灰,予人一種沈重肅穆的感覺。許多鏡頭取景安排,如將人物放在畫面的下方或角落,背景或是建築物或是自然景觀,佔去大半幅場景,在在暗示環境的強大力量,蓋過渺小的個人。

幾位主角 (也只有三位) Anna, Wanda 加上她們在旅途中遇見的吹 saxophone 的無名青年。 每位演員演出都相當節制,沒有太多情感流洩,尤其是 Anna 成功演出含蓄內斂的年輕修女。 對照飾演 Wanda 的資深女演員之歷盡滄桑和老辣之演技,見証演員團豐厚的實力。

電影中的音效泰半是在無聲中進行,或僅有些微自然音響,如修女們用餐時湯勺軽碰碗的聲音。這些手法著墨不多頗似國畫中的留白,付予觀眾想像的餘地,包括故事結尾那一段:Anna 離開情人,重新披上修女衣飾束裝步上征途。到底 Anna 是回到修道院去呢或者另奔前程?這些都給觀眾不盡的回味或思考的空間。


Gra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