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9, 2020

Dumas Père - 也談大仲馬

《 也談大仲馬》

兼談上世紀港台流行的武俠小說名家

和大仲馬小說間微妙的關聯

(原文作於8/29/2020)


昨天的 google doodle 是「紀念大仲馬」之圖。大仲馬法國大文豪,衆所周知「三劍客」中國版為「三個火槍手」(法文原文 ”Les Trois Mousquetaires”) 的作者。 大仲馬 Alexandre Dumas, 中文名仲馬是清末翻譯家林紓(琴南)依福州話所譯,因他還有個作家兒子,為區別起見以大仲馬 Dumas, père 稱之,其子小仲馬則為 Dumas, fils, 名著「茶花女」的作者。可想而知大仲馬的兩部鉅作「基督山恩仇記」(台灣譯名)及「三劍客」(中文譯名多不列舉,「俠隱記」為台版譯名),在這世上傳播流行又廣又久遠。許多國家都有譯作,而「基督山」在世界名著排行榜上,經常名列前矛。( 以上部份根據維基百科資料)。

紀念大仲馬我絕對有一份心意。 大仲馬最著名的小說「基督山恩仇記」”Le Comte de Monte-Cristo” 是我的第一部啓蒙讀物。讀小學時家中訂閱「學友」雜誌(沒聽過這期刋的朋友是你們太年輕),那陣子正連載此篇小說,每每雜誌一送進家門,我和姊姊總想搶在前頭,追讀故事情節。


話閘子打開就關不住了。Google Doodle 上的連環圖片就是「基督山」中部分情節,在金庸小說中一用再用,後來古龍也沿用大文豪小說片段寫進自己的武俠小說中。初中時我也讀起武俠小說,讀過金庸的「射雕英雄傳」後就不太看當年的其他俠書,因此我也算是準 ”金迷”,還是個資深金迷。基本上大仲馬的「三劍客」故事集也是西洋的一種劍俠小說。

大仲馬的「三劍客」故事當時台灣版本有「俠隱記」及「續俠隱記」,其中精彩段落,當年最暢銷的武俠小說作家金、古兩位大俠 都 ”借用” 多次。借用者還包括不少後進作家在內,不乏對情節源頭法國大作家茫然無知者。金著「天龍八部」主角喬峯在追查殺父仇人的那一大段起伏跌宕的精彩橋段,相信亦有片段借自「俠隱記」。金大俠的中篇小說「連城訣」主人公的命運和「基督山」何其相似,也可見其傳承有自。

許多較年輕的「金迷」,不熟悉大仲馬作品內容,於金庸編故事的本事嘆為觀止,其實相當多橋段是從許多國外名著中得來,本來天下文章一大抄亦是古今常事。説 ”借用” 亦非不可,然而金大俠內功高深,能用「吸星大法」消化改造取為己用,本事也不可説不大!

沒接觸過武俠小說的朋友或許納悶,為什麼老一輩的學兄學姊們會對大仲馬這麼熟悉?猜想我們當年文壇較為貧瘠,不似今日書籍及其他刋物廣泛多元,好讀學子的選擇不多。許多世界名著在當時,或藉由第二手的報章雜誌上的連載獲得,或是從好萊塢影片中得之一二,他的這兩部小説情節精彩,較易引起年輕人的興趣,對當年的學子們的閲讀,應也產生了正面的影響。

暢銷小說在文學評論家眼中,和經典小說是不能評比的,認為藝術價值不高,一般也不會流傳太久,經不起時間考驗。當然也常有例外,其實許多經典之作在當代也是暢銷作品,流傳久了就成了經典。

個人在公立圖書館工作多年,看多了暢銷作品尤其是小說,對普羅大眾具影響力,不僅僅做為精神食糧,亦有教化及啟發新知的作用。


Grace



Wednesday, August 19, 2020

Transformation of Art Format - 「水晶紗衣」

 Transforming of Art Forms Series

「水晶紗衣」之蛻變

8/20/2020


藝術作品有多重生命,不同形式的藝術,彼此之間往來頻繁

歷史長河中可資借鏡或轉移的文章、音樂及藝術品

如恆河之砂,任君擷取『註一』

借用或是變身的轉移,估謂之「蛻變」的過程

這和不告而取,拿別人的東西當做自己的不同

轉變或轉型的過程,準備及醖釀可以很快,也能長久延續下去


『註一』:莫扎特的作品 KV 265 “ Zwölf Variationen “ (1778)

即我們都很熟悉的 “小星星變奏曲” ,借用了在當時流傳很廣的一首法國兒歌 “Ah, vous Dirai-je, Maman” (媽媽,你聽我說)的主要旋律寫成的


一串串雨珠

一閃一閃暗夜中

滿綴水晶

一襲霓裳紗衣

  是誰遺落在這空林?


點點星光,墜入人間

斷缐珍珠,灑落林蔭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昨夜風雨,今晨朝露

 

物換星移日東升

點滴浮遊大氣間

水晶珍珠和星光

恰似春夢了無覓處



這是首我在 YouTube 上發表的一首歌
「水晶紗衣」

它有一段發展的過程:

最初只是一張照片 (如上),攝影師是居家美國東岸一位友人
獲得他本人同意,當時寫了幾行文字如下
和照片一同寄出和友人分享:

圖與文之三

11/5/2017)


一串串晶瀅如珠的雨滴,綴成一襲閃亮的水晶纱衣,是誰遺失在這綠䕃間?記得回頭來時路,恰似春夢冬雪無覓處!     

**(照片為友人魏君所攝)


這是兩年多之前的事。

下面這一頁 影印自自己在 Google Photo 印製的圖文集:


 昨夜風雨聲

今晨葉面朝露

晶瑩的水珠 

滾動如生

只待太陽露面的一刻

幻化成另一種生命浮游大氣之間



其中一張照片為某個清晨
攝得露珠猶滴的葉片
和當時所寫的文字

這是一年前的事。

再下面是今年春天在台北
居家避疫之際,串在一起幾件事
竟成為這首歌及其他音樂創作的催化劑

from a letter to friend) I was here in Taipei early spring for more than two months.  Waiting for my brother who was to replace me on my post to serve his full 14 days quarantine.  Then 4 of my flights got canceled in late April and May I couldn’t leave until mid May.  During the last few weeks, I was terribly bored.  I couldn’t go anywhere and then when I got  the opportunity to try my hands on music composition, I simply grabbed the opportunity to do such simply to keep sane.

You probably didn’t know the arranger of my music (編曲) and project manager ( a nicer term for this tiny group ) is my brother Frank.

While he was locked in on the third floor of our apt. building I heard piano music coming through  the window routinely during those days.  I know he was just as bored as I was since he couldn’t even step out of the door.  In listening, I understood he’s either composing something or did music arrangement for other people.  

So I began to get busy on the endeavor.  First by picking up a music phrase he’s working on, trying to make something out of it.  Being my first try in life in music composition yet it never dawned on me I should do this even though music is something I hold dearly to my heart.  What I wrote was named「不再織夢」, using a well-known American song’s lyric “ 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 “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for the song.  It is now available on YouTube as well.

And the rest is history.  I have since 
composed several pieces of songs and 
wrote most of the lyrics with this piece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from English (不再織夢)years earlier

這首「水晶紗衣」作於今年五六月之間 (May, 2020)


Grace






Monday, August 17, 2020

Boats and Ships

 Boats and Ships

《 舟和船 》

一直以來對不同大小形制的船隻充滿幻想

它美麗的造型及實際用途

在雜誌上看到照片中一艘帆船

背對著絢爛陽光 

向前航行

改用油質臘筆 Pastel

從單色素描過渡至色彩的初次嚐試




這是素描和水彩混合的畫
畫面中一艘小木船
停靠 Castle Frederiksberg 城堡外牆
Copenhagen, Denmark 2015


    雙舟對語

北歐的一方木船
江南的一葉扁舺
野渡無人的空濛中
乘載著雙舟的對話

這艘停泊在南京長江大橋底下的一葉扁舟
用的是藍色 fineliner 原子筆


這是英國 Lake District 的一個 Marina 泊船處
以素描淡彩處理
比較接近整體氛圍
Watercolor 


這是張素描 pen and ink
這艘漂亮的台灣藍嶼拼板舟
舟身上許多細節圖案
顏色卻只有紅黑兩色
再用淺赭彩塗船槳及綁繩木棍上
也算件三彩作品


1984 年凌子風導演沈從文小說「邊城」
電影中女主角的劇照中的一個鏡頭
老船夫孫女坐方頭渡船上
先用 fineliner artist pen 畫出輪廓
不打陰影直接上淡彩
看起來倒像是漫畫中人物


位處越南河內的下龍灣
2005 年造訪時
遊客還不太多
海水清澈盛產魚蝦

遊客乘桴浮於海面賞奇麗海景
見到當地漁民生活
原始未經裝扮的面貌
這是艘小舢舨船
漁人下網捕魚

watercolor 




Grace































Thursday, August 13, 2020

Tea Wares And else

茶具及其他
Originally posted 8/14/2020, rev. 11/1/2022


晨起例來一杯熱茶

今天喝的是台茶 18 號的台灣紅玉茶
由在地野生山茶與來自緬甸的大葉種紅茶交配成的新品種
香味中有薄荷、柚子 、玫瑰等多元香氣
這是書上説的,每個人聞到的肯定不太一樣
也有人說有月桂之味

矮桌中的小茶几擺上
五十年前收到一套微形茶具禮品中的兩只
從前不懂得品茶,一直收藏櫃中
避疫居家期間朋友都生疏了
今日為了請大家喝茶
特將半世紀前的新古董請出以饗衆友

<= 喝茶三兩好友最佳

獨飲獨酌亦有一番風味


兩人對飲

下面這套白瓷茶具恰恰好





茶具全數端出清潔收拾耗時費力
遠距離的品茶拿出兩套即可
見者各有一份
聞香品味既然每人各異

嗅味覺不靈無妨,盡量發揮你的想像力或許能說出比書中還多的味道



在台北一處跳蚤市場 購得一套日本漆器
盒中有五只茶托  還附上使用說明書(日文)
包裝完好每只茶托都用白棉紙包好
看起來前任主人並不常用  或是特別細心呵護收藏
泛黃説明書紙張說明藏品已有些年紀
根據茶托花形的款式 是父母輩那些年代之用品
小時家中還看過
是保藏完好精美的茶具
一直沒捨得拿出來用





這兩只林語堂紀念館買來的圓形茶杯
一用近十年還完好如新
平時好友三兩人來訪就用這白瓷杯
談笑聲中茶水一杯杯飲下肚
賓主盡歡而去


初學茶之際愛喝台灣烏龍茶
鍾愛高山茶的清香
去了一趟武夷山接觸到岩茶
喜其濃郁厚重的岩茶風味
現在主要喝的是紅茶
或是烏龍茶中重烘焙的品種
鐵觀音、東方美人或是紅茶

喝工夫茶講究用紫砂壺泡茶

下方素描中的小壺及茶海為陶製品



早期繪畫只作素描
因緣際會參加了一個茶會習茶
見識到許多不同的茶具
也喝了不少好茶



黃泥小火爐及黃泥單把茶壺
旅居香港時在新界一家茶屋購得
香港製壺名家張鐵心作品
收藏近二十載未用來燒茶水

下角一套微形紫砂壺及茶杯
跳蚤市場購得
價格是天差地遠
兩者都是我的珍藏品





Grace 







Tuesday, August 11, 2020

招喜貓及其他布偶動物

 招喜貓和其他布偶動物

 8/11/2020


朋友 Amy 的布偶貓名字叫「招喜」,名字起的好真的比「招財」要好,也更加實惠。財來財去並非福氣,喜氣進門,皆大歡喜。「招喜貓」*益壽延年,帶給大家更多喜氣


* 這隻「招喜貓」,顯然傳承自日本商家的金字招牌 「招財貓」,貓咪圓滾滾的肚子是招進太多銅版,還是吃太多油水?

嘴角彎成兩道弧線,兩眼咪成雙縫,對外間世界萬象視若無物的招喜貓,牠心無掛礙,無慮無求,試問這豈非人(衆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Grace 添註(8/11/2020)











滿桌不同的布偶,都是趴臥著的貓咪


這是隻拼布臥貓
遇見牠時和精品文具擺在一桌
這貓咪有何用途?
既無皮毛也沒份量,做為寵物
稍嫌輕量級吧?

A patchwork cat found in a gift shop.  You can use it for patting as a pet.  You can use it as a wrist rest writing calligraphy or just to rest your wrist.  You can also use it to cover your eyes for resting them allowing no light getting through
Indeed a multi-purpose Cat 

好用又不佔地方
Watercolor 


這是拼布貓的幾個變身
當初設計成臥貓,當文具使用
近年已不寫書法
撰文通訊都藉 iPad 觸鍵輸入
好處在修改字句迅捷又能存檔待用
現代人必備的工具/玩物
買了個座墊給 iPad 省點腕力
拼布貓居然坐了上去
從工具用品瞬間升級成使用者

 The patchwork cat in its second life
Promoted from a stationary item in the store
to user of a fancy stationery item 
A pillow pad for my iPad


這隻花貓和不倒貓正好相反
少了根脊樑骨
椅子坐不住 眼看要滑下去
要知這不是她的正常工作地點
這是隻熱水袋貓咪
肚皮內有一水袋裝滿熱水
她就能上床為你暖腳

看似上世紀的產品
沒料到在科技發達的今日尚能見到
這大概是貓咪的前世
不小心坐了穿越時空的班機
來到了一個世紀後的世界

This calico cat is a hot bottle warmer
A cavity in it’s stomach with container to fill hot water
Quite a common place foot warmer in olden days
of the last century


你若忘了不倒貓是那一隻貓
看起來聰明伶俐
本事其實平常
就是穩坐如泰山                    Daruma Neko is his name
「不倒貓」是牠中文名字    Daruma 是日語的不倒翁 
他有個別號 叫做 “Lost and found cat”
那是另一個故事
這是他的玉照 =>                                             Watercolor 
Grace


Monday, August 10, 2020

My Pet Cat Daruma Neko - 我的布偶不倒貓

我的布偶不倒貓

8/8/2020

 

千禧年初旅居香港,在衆多的商城中,一眼瞧見這隻布偶貓咪就愛上了牠。和普通布偶動物娃娃 Stuffed animals 不同的是,這隻貓不僅有名有姓,還頗有個性。看牠那雙斜起的碧眼,正在想什麼好主意呢!


牠叫做「不倒貓」,日文名:”Daruma Neko”, Daruma 是不倒翁,neko 是日文的貓。


主人是位日本設計師,地道的日本黑白貓。可能因好吃,整個體型圓滾滾的十分可愛。這個布偶是設計師鍾愛的寵貓,當然是創意品牌,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布偶。


養了牠十多年了,倒也無需花錢買貓食,牠自己穩坐如泰山,無須經常扶持。

這麼省錢省事的寵物誰不喜歡?


有一天牠不見了!


小時候家中經常有貓隻,全是自己走進家門,看看滿意就住下來。牠們全按入門先後排名,這隻名叫「貓三」,在群貓中特別受寵,馴服乖巧不說,一身白亮亮皮毛幾乎可當皮草使用,冬日看電視時枕在你雙腿上睡覺,勝過電毯。


貓三有一回失蹤了,到處找尋不獲,正難過著,一週後牠居然就自己回家。回來時瘦身不少,外面世界到底不好混。


原以為牠會在家中終老,牠還是自己走了。養了十多年的貓,終究還是揮揮貓爪,不帶走一片魚肉,瀟灑走一回算是圓滿的塵世生涯。


離題遠了,都是半世紀前的舊事。


回頭來説:不明白為什麼不倒貓會失蹤?牠四足短小就算能走也走不遠,到底去了那裡?這麼愛的寵物或者被人偷去?


有一天回到家,當日陽光明媚又是大白天,走進車房,突然在一堆衣物中看到一對貓耳朵,走近一瞧果然是不倒貓,只不過牠仰臥衣堆中坐不起來。


這隻失蹤若干月的貓咪從此多了一個別號:


“ Lost and Found Cat”




Grace 


記於202088日清晨七點二十分


Friday, August 7, 2020

My Journey in Sketches and Paintings 素描探索

 


素描探索

7/27/2020


第一篇短文原標題為「上下求索畫路歷程」。添了幾張近作及早些時候畫作,都以素描為基礎。湊成一集,從中或可窺得一直以來的畫路歷程


很久沒畫素描了。


千禧年退休以來一直在畫畫。那時經常兩岸三地大洋雙頭跑,素描是較易為之的一種畫法,只要有一紙一筆就能搞定。


20 年前手機還不流行也無相機功能,我用的是 Nikon SL 相機,當時還用膠捲拍成底片再去沖洗,曠日費時不適合我這急性子的人。


旅遊途中看到有趣的景象,抽出袋中一管原子筆,找到一張小紙片就能立即速寫,回家後再找較像樣的紙張重新繪上。不過發覺重畫常會失去初次速寫的線條靈動感及韻味,從此出門都會攜上一小本沒打格的筆記本。當時也只知道用原子筆畫,但經常漏油極不利索。其實素描正確的除了炭筆(鉛筆)可以橡皮擦擦去重來,在那年代應該多半用鋼筆吧?英文叫做什麼 ”Pen and Ink” 是不加修飾的一種畫法。


塗抹了這些年來,發現光是單色(無彩的)素描筆種類之多就繁不勝數。由於一直未正式拜師,只因喜歡也就隨性畫下去,一路上也試過不少不同的筆。最主要的畫筆為 artist pen,  有多種品牌,粗細不一良寙不等。我也試過多種,包括填色畫用不同色彩的「自來色筆」(對不起這是我命名的),只要到藝術品專賣店去看,總能找到數種不同的筆來畫。


下面這張是我用 artist pen 不同粗細的筆所作。因為細節較多比較寫實,先以細炭筆打了粗稿,再用 0.8 (mm?) artist pen 畫上輪廓 ,圖中陰影則用 artist pen (B 塗上,畫好後把炭筆跡擦拭乾淨即可。


有時候不用鉛筆打稿,直接用 artist pen 描出粗略輪廓,直接就作畫。若果畫出的和草稿有出入,也無所謂,反正也擦不掉。很多速寫都殘留有作畫人的思維筆路,對我這種非學院派的畫者反倒是種風格。


下面這張近作,畫的是紐約市街頭常見的熱狗攤販,上世紀中或更早些時期,一份冰鎮檸檬水只賣五分錢!

下面介紹的是一些近日的畫,基本上以素描為主。雖然平時也畫水彩,但不是真正的水彩。多半是素描後加上淡彩,有的看起來像是未完成的作品:

這兩張靜物是 pen and ink 素描
加上淡彩而成
除了黑色及淺赭之外
僅有類水色的淡藍
可以看出我用來打粗稿的筆是淡藍色的細筆
(Staedtler triplus fineliner)
標題顏色太淡,改用黑色細筆重寫
無法擦除也就留著
一般正式的畫不宜留打搞殘迹
















這張咖啡時間也是 Pen and ink
參考一張商業畫,畫了三個咖啡杯
顏色全改換,右手邊那只杯子畫上
中國字咖啡的藝術字體 

點子雖是借來,畫是自己畫的
包括標題的「咖啡時間」也是上網參考
類似藝術字,稍加變化而得


這是一張舊作速寫,用的也是細筆 fineliner,再上淡彩
台北市區中有許多鬚根冉冉的老榕樹
近日寫了一首憶兒時的歌
「榕樹下 」打算用它來做插畫



這張也是舊作 Pen and ink 速寫素描 + 淡彩
習慣上我用炭筆把畫面構圖及
焦點物件勾出輪廓
細節不拘
再以細筆在炭筆上重畫
不完全照草稿
感覺上更像即興作畫
線條比較自然流暢


此原畫是張網路上的彩色照片

需找一張冬景來湊齊我的「四季圖」

重新構圖  

去除屋舍後方樹林

空林中刷上枯枝三兩枝

用水彩畫法

僅用單色 多用留白

留白在傳統西畫中較少見

真的挺像水墨畫



這張更早十多年前甘肅內蒙旅遊

第一回騎駱駝 

在駝背上轉身往後拍照

攝得方起程的駝隊


素描更接近速寫

背景山頭僅勾出輪廓

駝隊也用極少筆劃勾勒出草圖

再打陰影就算告成



原本只用墨筆做素描畫
多描了數筆無法擦拭
索性改成類似木刻版畫的效果
不按牌理出牌
偶爾會得出意料之外的另一面貌
(添作於 9/7/2020




Grace